在1941年10月7日,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已经下令将一些部队部署到莫斯科前线的莫扎伊斯克防线,开始构筑初步的防御工事。这时候,他面临着一个至关重要的决策,即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当前的危机,尤其是要选择一位能够快速改变局势的有能力的指挥官。刚刚成功摆脱德国对列宁格勒威胁的“救火队员”朱可夫,成为了斯大林心目中最佳的候选人。
早在1941年10月5日的夜晚,斯大林正忙于制定应急措施,通过“博多”电报机与朱可夫进行了紧急联系。当时的斯大林在混乱的局势中,意识到形势的紧迫性,直接询问这位已负责列宁格勒方面军的将领:“朱可夫同志,你能否立即乘飞机赶到莫斯科?”这是对朱可夫能力的再次考验,也是呼唤他来拯救国家于危难中的明确信号。 在翌日的黄昏,朱可夫紧急登上飞机,向下一个战场——莫斯科飞去。随着他的离开,列宁格勒方面军的指挥权暂时交给了曾经负责抵挡德国军队进攻的费久宁斯基少将,随后又由第54集团军司令霍津接手。这一系列的指挥变动,表明了局势的严峻与不稳定。 10月6日的晚上,朱可夫终于抵达了莫斯科,并迅速拜见斯大林。在领袖的居所中,朱可夫见到斯大林的身体状况令人担忧。他不仅感冒病倒,脸色也因为战局的严峻而显得无比苍白,深深的皱纹让人感到他承受的巨大压力。斯大林坦言,目前统帅部对前线的实际情况一无所知。他希望朱可夫能赶赴前线,尽快弄清楚真实情况,以期挽回当前的危机。 于是,朱可夫便开始了他在前线的艰难探索,乘坐汽车四处奔波,时刻提防德国坦克的突然袭击。他的旅程首站是位于克拉斯诺维多夫的西方面军司令部,那里科涅夫已提前逃离。在昏暗的指挥部中,蜡烛微弱的光亮下,朱可夫听取了科涅夫的战况报告,但很快发现这位上将已经与自己的部队失去了联系,前线糟糕的局面令他感到更加不安。接着,朱可夫继续寻找预备队方面军的司令员布琼尼与他的指挥部。虽然司令部的位置找到了,但布琼尼不在,反倒是那位曾在斯大林办公室与他产生过矛盾的最高统帅部代表梅赫利斯在现场。朱可夫显然对在这里逗留毫无兴趣,于是再次踏上寻找布琼尼的路程。经过多方打探,他终于在几乎无人防守的小雅罗斯拉韦茨市找到了布琼尼。但令朱可夫失望的是,这位曾负责朱可夫的骑兵上将对前线局势的了解同样有限,甚至连他自己指挥部的准确位置都毫无头绪。 朱可夫没有气馁,继续深入到其他区域调查敌情,映入眼帘的是遍布混乱和兵员不足的画面, 几名军校学员在至关重要的位置试图抵御德国的先头装甲侦察单位。这时,红军更加迫切地需要重新建立统一的指挥系统,以有效阻止敌军向莫斯科推进的步伐,恢复战斗的士气。
发布于:天津市配资平台合法的有哪些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